父母如何用身体语言拉近与孩子距离

发布时间:2018-06-30 09:25:36

父母是以身体语言,尤其是以动作来和孩子做最初的交流,你一定还记得你怎样抱起襁褓中的婴儿,怎样给他喂奶,怎样爱抚他,怎样给他洗澡……当孩子稍微长大一点,你又怎样扶着孩子学走路,怎样轻揉孩子撞疼的额头……现在想起来,那些感觉是否还记忆犹新?与孩子的接触让你感觉分外温馨和幸福,对孩子而言也是一样。

许多父母在孩子上学后就减少了与孩子的身体接触,拥抱、抚爱、亲吻……孩子的确长大了,但是,他们依然需要也喜欢来自父母的动作语言。

有一位9岁的小女孩写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每天晚上小女孩睡觉前,妈妈常常在她的小脸上亲吻一下。她写到:“如果晚上妈妈睡觉时亲亲我,我就会像一个小公主似的骄傲,我会高高兴兴的睡觉,如果妈妈忙忘了吻我,我就一直做梦,有时甚至不敢入睡。

一个轻吻、一下抚摸,动作虽然轻巧,但留给孩子的是一种慰藉、一种爱抚、一种亲情、一种美好,这是一种传递关怀、鼓励和情感的特殊语言。父母们不要放弃以身体语言与孩子交流,在孩子疲倦时摸摸孩子的额头,在孩子紧张时拍拍孩子的肩膀,在孩子痛苦时抱抱孩子……你的千言万语孩子未必记住多少,但他们一定不会忘记你用身体表达的关爱。

当然,对孩子的动作也需要技巧,较大的男孩会不习惯亲吻、抚摸等“娘娘腔”似的接触,对他们不妨用一些男性化的动作,比如,父亲可以采用握手、拍肩膀、轻轻给孩子一拳之类的动作,向孩子传递信任和鼓励。教育专家徐国静从自身的经历得出结论:“手似乎别嘴巴更有魔力,只要一点,她(女儿)就立刻有反应,而且立刻有行动,可能因为手不像嘴那么张扬,那么随便扩散传播怒气,手的指令更能让孩子接受并遵守。手使用的语言采取暗示法和保护法,不容易让孩子受伤,也更不容易让孩子出丑,而嘴巴不同,嘴巴只要一刚开,尤其自认为有权利数落孩子、指责孩子、批评孩子的大人就更肆无忌惮了,哪句话有杀伤力就用哪一句,用什么语言能描绘出孩子的丑行就毫不犹豫的使用,结果语言不但没有成为与孩子交流的桥梁,反而成了阻碍。

许多动作语言能加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交流,但不良的动作也会极大地破坏亲子关系,例如,一个中学生的父母看到她经常看课外书,听评书,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父母便将她的收音机狠狠的摔在地上,母亲把她的课外书撕的粉碎,父母武断、粗暴的行为令孩子反感至极,她的日记中写道:“我恨死爸爸妈妈啦,快去死吧!”父母怎么会想到这种出于爱的行为却播下了仇恨的种子?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避免用简单粗暴的动作,比如拍桌子、摔东西、打人,等等。

用动作说话,一是不论孩子多大,都不要放弃与孩子的身体接触,而是根据孩子的年龄、个性及特定环境选择身体语言,三是避免粗暴的伤害孩子的心灵的动作。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