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为我们目前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很多的便利,可是也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发愁了,孩子不爱学习爱上网络了。面对这样一个棘手的问题,无论是家长还是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弄清楚上网行为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到底教育哪里出了问题?搞清楚这些才能够针对性的解决问题。
重生书院心理老师结合我们帮助过的学员现状以及多年陪伴孩子的经验总结到:
其一、问题不是来自学生,而是来自教育。
针对青少年网络成瘾,无论是调查数据,还是一些专家的分析,都把问题指向青少年学生,甚至有专家把网络成瘾,列为精神病,认为需要药物治疗。网瘾成瘾真是学生的单方面问题吗?真是针对学生进行强化治疗,就可以取得显著疗效吗?分析网络成瘾的原因,真正的病症,不是来自学生,而是来自学校教师、家长和社会环境。在学校里,老师只关注学生的知识教育,而忽视学生的人格教育、心理教育;在家庭里,家长总是限制孩子做这做那,而不是鼓励孩子自主选择,与孩子一起上网,告诉他正确的上网行为规范,培养他良好的上网习惯;在社会上,虽有《未成年人保护法》,可是执法机构严厉打击了那些明确禁止向未成年人开放,但却一直让中小学生进入的营业场所了吗?可以说,如果学校教育关注孩子的人格成长,家庭教育中家长和更多时间和孩子一起交流、共同活动,社会为孩子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当不至于有这么多的网瘾和问题少年。执法机构严厉打击了那些明确禁止向未成年人开放,但却一直让中小学生进入的营业场所了吗?可以说,如果学校教育关注孩子的人格成长,家庭教育中家长和更多时间和孩子一起交流、共同活动,社会为孩子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当不至于有这么多的网瘾和问题少年。
其二、对孩子的教育不是惩戒太少,而是爱心不够。
对于已经网络成瘾以及有其他问题的学生,一种认识是,这类学生缺乏惩戒教育,养尊处优,导致自控力差、自主管理能力差、自立能力差、耐挫能力弱。因此,需要对他们进行吃苦教育、惩戒教育,让他们在体罚中学会“听话”。在这种情况下,惩戒教育出现在训练营中,是很正常的事。可是,当老师和家长发现学生有严重的行为偏差,比如网瘾、赌博、打架斗殴,等等,不是分析自身教育存在的问题,而是把他们归为问题少年、问题学生,或将其边缘,或采取过激的方式,希望一夜之间能消除他们身上的问题,这一行为本身表明,对于孩子,缺乏耐心、缺乏爱——家长和教育机构同时忘了,面对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他们身上不良的习气,不可能靠打骂就能摒除,而是需要长时间的感化、引导。事实上,就是“惩戒教育”,也必须以爱心为前提,宽严有度,是贯穿在正常教育的全过程中的。
其三、强制式训练不是人格培养,而是人格摧残。
在有的家长和培训机构看来,集中时间对孩子进行突击“魔鬼训练”,是对孩子进行意志和人格的培养。这不是教育,而是反教育。就如同报道的系列戒网瘾学校采取体罚极端方式让孩子心生畏惧甚至出现意外事故,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不仅无法彻底解决问题,甚至造成孩子再次创伤或者是对父母的怨恨。
所以重生书院心理老师也呼吁家长遇到孩子出现类似问题,不要害怕也不要急,一定要选择合适有效的方式,从孩子心理和行为以及家庭教育方面入手去解决问题。